初審編輯:郭九濤
責任編輯:李麗娟
作者:劉明
好多年過去了,一直想寫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但時事的瑣碎、案牘的辛勞、家務的繁忙竟使這件事情耽擱了許久,有時捫心自問真的有這么忙嗎?答案是沒有答案;蛟S是歷史久遠,不愿再提及曾經(jīng)的憂傷,也或許是自己的懶惰不愿提筆書寫,亦或許是母親離去的身影令我模糊,令我這個不肖兒無從下筆。凡此種種,用無法說服自己的理由搪塞無法下筆的說辭。
2023年的清明時節(jié),天空陰雨濛濛。乍暖還寒的天氣令人窒息,冒雨來到村北的墓地,久久的站立在母親的墓碑前,眼睛潮濕了,簡單地整理了一下墳上的雜物,修剪了一下樹木的枯枝,周圍的鳥兒辛勤勞作的啼鳴聲委婉動聽,令我的思緒飄向了遠方,飄向了過往的時空,飄向了生我育我的母親的跟前,那種感覺是那么的溫馨、那么的恬靜、那么的暢然。
我的母親本姓李,名諱丙新,乳名魁,生于 1929年農歷十月十三,屬蛇。母親是長女,下有兩個弟弟,姥爺光耀、姥姥周氏均是土生土長的辛苦莊稼人,時世的艱辛迫使母親從小性格堅毅、辛勤勞作、任勞任怨,她幫助父母哺帶弟弟,辛勤勞作。母親14歲的時候,姥姥因病去世,幼小的肩頭陡然又增加了更多的沉重,不到一年的時間姥爺光耀為了革命理想毅然棄農從軍,加入了八路軍渤海軍區(qū)人民武裝,臨從軍前,姥爺將三個兒女托付給院里最近的三個姥姥,母親從那時起,過早地品嘗到了人間的辛酸,她育幼兩個弟弟,在大姥姥、二姥姥、三姥姥的精心哺育和關懷下艱難度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母親沒有堅毅的性格、沒有強烈的大姐責任意識,兩個弟弟很可能會過早的夭折,自己也會過早的飄灑在生她養(yǎng)她的土地。
轉眼間,母親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在家人的幫襯關懷下,在四鄰鄉(xiāng)親的幫助下,母親嫁到了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兩個弟弟也已能獨立的生活,那時的生活有了一線生機,日子過的起色不少。
1951年,大哥降臨到了這個世界,初為人母的母親自然是欣喜若狂,可以想象的是當時家人的喜悅溢于言表,四鄰皆賀是何等的熱鬧喜慶。事與愿違的是老母親的婚姻并不幸福,因性格不合及家庭瑣事,母親不得不選擇逃避這個家庭,那一年,母親帶著大哥泉有改嫁到了齊魯復沾圣化之地-馮家鎮(zhèn)劉家村。父親名諱景仁,乳名八十,比母親年長四歲,生于1925年農歷九月十七,父親兄弟五個,排行老大(兄弟五個的名字取自三綱五常中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有一個妹妹,也是一個世代貧苦的農民家庭,爺爺延祥、奶奶付氏勤勞持家,節(jié)衣縮食的哺育兒女,子女們都健康的生活著。父親是一個勤勞務實的人,自幼勤干家務農活,是一名能工巧匠,能自己制作板凳桌椅等家具,還能獨自制造木制漁船等等。
母親在這個大家庭辛苦勞作,任勞任怨,用單薄的肩膀扛起家庭的柴米油鹽。后來大姐俊英、二姐俊蘭出生了,小家庭其樂融融,生活雖然艱辛,但不乏兒女繞膝天倫之樂的氛圍。在大姐二姐中間曾經(jīng)有一個哥哥,名叫稀有,據(jù)長輩談論,稀有哥哥自幼聰慧,討人喜愛,不幸的是一場大病稀有哥哥在一周歲左右的時候夭折了,這段失子之痛伴隨了母親的一生,我在懂事的年紀常聽母親叨念稀有哥哥的聰慧和帥氣的面龐,那時候母親說著說著就會流淚,這件事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祝愿我的稀有哥哥在另一個世界安好,在另一個世界沒有傷痛,在另一個世界與母親再續(xù)母子情緣。
時光荏苒,三姐換英四姐俊美五姐小滿接連來到了這個世界。子女的到來,父母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那時候是吃集體飯,辛勞一年的收入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子女們的嗷嗷待哺令父母心力交瘁。窮則思變,父親會捕魚,經(jīng)常爭取村集體的委派外出捕魚,那時候只要外出捕魚不僅有額外的漁業(yè)配給,還能掙足十分的滿分工分,但這些努力仍然不能彌補家庭的日常開銷,母親是一個在困難面前不服輸?shù)娜恕S浀靡郧澳赣H和我說,有一天她實在餓得不行,用僅有的一點積蓄在集市上買了八個將要壞掉的爛茄子,回家用清水煮熟,一口氣喝了八碗茄子湯。這件事在現(xiàn)在的人看來可能是一個笑話,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但是在那個時代絕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一件實實在在的與生活抗爭的真事。是一件體現(xiàn)生活艱辛與死神抗爭的真事。看看現(xiàn)在的孩子,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哪一個不是穿著靚麗光鮮,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這本身無可厚非,但他們是不是還能體會食不果腹、因餓致死的悲摧,是不是還能體會父母的不易、勞動的光榮,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在這種生活拮據(jù)、窮困潦倒的境況面前,我的母親沒有退縮,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想方設法的尋找生計的出路。那個年代是不允許家庭戶個人做生意的,但為了生計,為了嗷嗷待哺的子女,母親向親鄰借了30斤小麥,通過自己推磨盤磨面加工,提取了白面,在家里蒸靠山饃饃,蒸好后用框子裝著到鄰近的村串門換取小麥,那時候一斤麥子換一斤饃饃,在現(xiàn)在看來這絕對是賠本的買賣,但實際情況是一斤換一斤的結果是磨成的面粉繼續(xù)蒸饃饃,剩下的黑面和麩子供家庭子女們吃飯。在這種模式下,干了一年,還完借的三十斤小麥年底仍剩余三十多斤小麥,那些黑面和麩子養(yǎng)活了一家人。無法想象母親單薄的身體獨自磨面、蒸饃饃,外出換糧食的艱辛。記得小時候家里燉魚吃的時候母親總是給我們每人盛滿魚而她卻用碗盛滿魚頭和魚刺獨自在一邊吃,那時候我的年齡很小,納悶的問母親為啥光吃魚頭魚刺,母親笑著說她喜歡吃魚頭魚刺,當時我還天真的認為母親特別愛吃魚頭魚刺,后來長大了才明白那里是愛吃魚頭魚刺,母親是為了讓孩子們多吃魚肉而她獨自吃魚頭魚刺。寫到這里我滿眼熱淚、滿腹辛酸,無法自拔。我可憐的老母親奧,您的艱辛令我感動,令我盈眶、我可敬的老母親奧,您的偉大之處是無私奉獻,為了兒女們操碎了心;我永遠懷念的老母親奧,您的勤勞艱辛是否在那個世界依然如故………
第二年,為了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母親又想法設法多借了一些小麥,還用玉米換了一些,隨著投入不斷的加大,沒用幾年家里就積攢了四五甕小麥,家里的生活逐漸好轉起來,但那時的母親依舊省吃儉用,除去家庭日常吃穿外,不舍得賣掉小麥置辦物品。七十年代的時候,個人做生意屬于投機倒把行為,實事求是的說這種用制作饅頭換取小麥補貼家用的行為是否屬于投機倒把,值得商榷,暫且不論是否投機倒把,如果沒有這種勤勞的換取,造成餓死人的事情又應該由誰負責呢?那時候村里是集體管理,每家每戶的事情其實是公開的,但四鄰鄉(xiāng)親們哪個不是為了生計而找尋出路呢,誰又會為了這種事檢舉呢?但當時村里的負責人為了邀功,為了體現(xiàn)自身優(yōu)勢的生活,竟然向上級舉報母親的行為屬于投機倒把。那一天,上面來了十幾個人將家里圍了個嚴嚴實實, 在里間屋搜出了辛苦掙得的四五甕小麥,連同蒸饃饃用的物件一同罰沒,母親欲哭無淚,只能默默的承受,大哥泉有年輕氣盛、怒火中燒,與罰沒的所謂執(zhí)法人員爭吵了幾句,對方竟然威脅用繩子綁縛大哥,在母親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罷,小麥與蒸饃饃的物件一同罰沒了,但沒有留下任何罰沒文書,可能那個時候就是這種執(zhí)法模式吧。作為一名村負責人非但沒有守護困難家庭的辛勤勞作的成果,而且還檢舉領人上門罰沒,難道他的心里沒有一絲的愧疚嗎?雖然這位村負責人早已作古了,但他在那個世界難道依舊那樣不顧民間疾苦,恣意妄為嗎?他在那個世界如何面對我已故去的父母?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歷史的車輪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哥哥泉嶺出生了,又過了幾年,我來到了這個世界(當時老家的土地大多是鹽堿地,又沒有水灌溉,種田全靠天吃飯缺水嚴重,父母給我們兄弟三人起名字的時候都帶一個“泉”字,寓意有水)。那個時候家庭的生活已經(jīng)逐漸好轉,雖然不能說頓頓吃饅頭,但玉米窩頭,高粱面餅子是管夠的。進入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風席卷了中華大地,八十年代初,村里包產(chǎn)到戶,農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空前高漲,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由于家庭人口眾多,生活的負擔依舊不小,哥哥泉嶺自十二歲時就跟隨父親上船捕魚貼補家用。哥哥泉嶺自幼聰慧,由于家庭貧苦,很小的時候就挑起家里掙錢的擔子,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勞作,母親在那個時候仍舊賣饃饃貼補家用,姐姐們都長大了,大姐、二姐均已嫁人,育有子女,生活幸福,三姐、四姐、五姐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干販賣水果蔬菜起步,又做服裝生意,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開始蒸蒸日上。正是由于父母的辛勤勞作,姐兄的辛苦付出,才使得我這個最小的兒子能夠有條件寒窗苦讀,我上高中期間,母親為了供我讀書。拖著具有時代特征的小腳又踏上了販賣海貨的生意。那時候,母親在東營爛泥、廣利港碼頭頂著日曬雨淋, 買上海貨后回家挑揀完畢再到集市上販賣,買貨期間經(jīng)常被蚊蟲叮咬,忍饑忍渴,正是有了母親那段時間的操勞,使我順利完成了高中和高校學習,并順利參加了工作。
參加工作后,我盡量常回家看看,與雙老促膝長談,給雙老購置他們喜歡的食品與物件,那時候我的心情很好。工作勁頭十足,家里又沒有什么煩心的事。
可惜好景不長,2003年臘月初五,我的父親因病與世長辭,遵從他的遺愿,在旌上寫了享年八十歲,事情是如此的巧合,父親乳名八十,那時又過了生日,父親囑咐離世后要注明享年八十歲。
父親去世后,母親孤獨的在老家生活,我也經(jīng);丶铱赐袝r也接母親到縣城居住,但每次都住得時間不長,過不了一個月,母親便吵著回老家。她的理由是在樓上住不慣,反復幾次,也拗不過母親,便送她回老家居住。其實我明白,母親不是住不慣樓上,而是擔心拖累我,每每想到這里,我都禁不住流淚。我恨我的無能為力,我恨我的思想工作沒有做好。母親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在老家,我每周都會到老家陪她說說話,有時候也在老家的炕上陪她東家長西家短一直到天明;蛟S是生活習慣,或許是從小窮的緣故,母親從不浪費食物,無論飯菜剩多剩少也都不會扔掉,而是加熱再吃直至吃完,我買的菜她也吃的很少,甚至有的時候快壞掉才急著吃,我深深的理解母親的想法,她并不是不想吃,而是怕子女們花錢,增加子女們的負擔。我的老母親奧,您的省吃儉用影響了我一生;我的老母親奧,您的勤苦持家激勵了我一生;我的娘奧,您的豁達永遠鞭策我奮勇直前、永不服輸。
在這段時間,母親和我聊起李家村的大姥姥、二姥姥、三姥姥對她的好,如果沒有她們,就沒有母親的一切,囑咐我以后要善待她們的后人,這件事深深的烙在我的腦海中,直到現(xiàn)在我還依舊按照母親的遺愿去做。他經(jīng)常跟我說起姥爺?shù)氖虑椋褷攨⒓痈锩笙群笤谏綎|參加抗日戰(zhàn)爭、在東北第四野戰(zhàn)軍參加解放戰(zhàn)爭直至向南進軍解放海南島后轉業(yè),后又回老家居住,姥爺回家后經(jīng)常想拿錢貼補可憐的女兒,可母親每次都倔犟的回絕了。姥爺去世時我還沒有出生,但他為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謀求解放的偉大事業(yè)中奉獻了一生,曾經(jīng)多次負傷。姥爺?shù)囊簧歉锩囊簧、征?zhàn)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我時常在內心深處向我的姥爺深深的致敬。
2010年母親的身體狀況惡化,經(jīng)就醫(yī)檢查系肺癌晚期,當時的我欲哭無淚,滿心凄涼。在醫(yī)生的建議下采取了保守治療,由于母親堅毅的性格和曾經(jīng)堅強的體魄基礎上,外加方法得當?shù)妮o助治療,母親又熬過了四個年頭,2014年農歷十月廿四日,母親永遠閉上了雙眼,離別了這個她深深眷戀的世界,離別了她深愛的子女們,離別了她多年友善四鄰至親的親朋們。母親走的很安詳也很滿足,她在病重期間,兒女們都在身旁,她未盡的事宜都一一做了交代,兒女們把她的遺愿都一一落實了。
大愛無疆、大痛無言。祝愿母親在另一個世界體泰安康;祝愿母親在另一個世界沒有憂傷、沒有病痛;祝愿父母雙親在另一個世界攜手奮進、幸福安康!
2023年6月6日執(zhí)筆6月7日定稿于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