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陳宏發(fā)
責任編輯:季青云
梁耀瀚正在店門前雕刻一塊匾額。
雕刻著《蘭亭集序》的這塊匾額是梁耀瀚最得意的作品。
文化尋蹤
鬧市里的“瀚林齋” 傳承家族技藝
文/片 本報記者 楊青
橫者為匾,豎者為額。幾千年來,匾額把中國古老文化中流傳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筑藝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練的詩文、精湛的書法、深遠的寓意、指點江山,評述人物,成為中華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隨著時代變遷,匾額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匾額制作這項傳統(tǒng)技藝也逐漸消逝。然而,在濱州市有一人仍在堅守家族的技藝,潛心守護著匾額文化,他就是梁氏匾額的傳承人梁耀瀚。
穿過濱城區(qū)鬧市,拐入東方文化一條街,在略顯冷清的街道中心,記者找到了梁耀瀚的店鋪“瀚林齋”,店門前懸掛著的“瀚林齋”三字匾額散發(fā)古樸氣息。走進店內,百平米大的店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匾額,都是出自梁耀瀚之手。
梁耀瀚出生于1965年,濱州市惠民縣石廟鎮(zhèn)梁家村人。據梁耀瀚講述,明朝洪武年間,梁氏先祖梁景林率族群一支,由河北棗強遷至今山東省惠民縣石廟鎮(zhèn)梁家村定居。梁氏一族在數百年間將祖?zhèn)髂竟な炙嚥粩喟l(fā)展創(chuàng)新,傳至清代嘉慶年初梁氏族人梁永懷時,梁氏木刻技藝在融合了天津楊柳青和本地清河鎮(zhèn)木板年畫的技法后,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出了一套獨特刻字技法,傳自梁耀瀚一輩已經梁氏第八代。
“我的手藝最開始是和我爺爺學的,那時候我爺爺的木工技藝在我們那一帶是很有名氣的,大家都稱贊他是‘小魯班’。也許是家族遺傳的原因,從小我就對木工雕刻很感興趣,爺爺做活我就在一旁學著擺弄他的那些家伙什。”梁耀瀚說,“一直到初中畢業(yè)時,我的木工活就已經有模有樣了,那時候不懂考大學,就喜歡擺弄木頭,老師也說我的手藝夠吃飯了,我就沒再上學,開始專心學習匾額制作!
北上天津學藝數載 艱苦坎坷中堅守
也許是因為對匾額制作技藝有濃厚興趣,也許真的是有匾額制作方面的天賦,梁耀瀚很快就掌握了父輩的技藝,并不滿足的他獨自離開村莊北上天津求學。
“那時候天津刻字藝術學院招聘木工,30多個人應聘最后只要了我一個。在那第一個月我就拿到了和那里最好的木工一樣高的工資。我雖然是主要負責木工的活,但是只要一有空閑我就會去給負責刻字的、上色的幫忙,看多了,一些技藝不用他們教我也會了。”梁耀瀚回憶。
在天津刻字藝術學院工作兩年后,梁耀瀚開始不滿足于給別人打工的現狀,在心里計劃著開一家同樣的店。于是他毅然辭去了報酬高且穩(wěn)定的工作,在天津租房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店面。但是現實總是沒有夢想的那么美好。“那時候什么都要我一個人張羅,而且在天津可以說是人生地不熟,最困難的時候,真的是連吃飯的錢也沒有!绷阂f。
經過不懈的奮斗,梁耀瀚的店終于有了起色,2000年濱州百貨大樓成了他的匾額的第一家經銷商,兩個月時間他就拿到了兩萬元的回款。陸續(xù)他又聯系到東營的供銷大廈、濟南人民商場甚至北京王府井,將匾額交與其代為銷售。
然而,由于生意場上的一些原因,不久這種交給他人經銷的方式露出很多弊端,運轉不下去了,梁耀瀚無奈只好撤回到濱州惠民縣。
2006年,梁耀瀚回到惠民縣城開了一家店,但是畢竟是小縣城,人們消費水平和對匾額的認識都有限,五六年的時間里,梁耀瀚的店可以用半死不活來形容。梁耀瀚說:“當時很多人勸我做點別的,也有人知道我有木工手藝,出高薪讓我去,我都拒絕了,我這人就是有個倔脾氣,我看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總結創(chuàng)新 從默默無聞到世人認可
“我這人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不下棋,除了喜歡看些書,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大家喜歡的休閑娛樂活動我一概不感興趣,他們說我是個老古董!绷阂猿暗馈T诨菝窨h城開店的五六年時間里,生意不好,梁耀瀚就把大量的空閑時間用來潛心研究匾額制作技藝。他將在父輩那學的技藝和在天津幾年學到的知識,系統(tǒng)地總結梳理了一遍,并創(chuàng)新技法,形成自己個性鮮明的風格。
據梁耀瀚介紹,匾額書法雕刻技藝歸納起來可大致分為三塊:選材處理、刻印文字和上漆著色。選取材料是匾額制作的首要任務,首先,選材要準確、精良。常選變形小、易雕刻、耐腐蝕之材料,例如樟木、杉木、楠木、橡木等還要對所選材料進行防腐、防蛀、防變形處理。
匾額文字是匾額制作中的重頭戲,一般包括主體匾額和款識。要求文辭精彩、書法遒勁。匾文雕刻技法非常豐富,包括陰刻、陽刻、陽刻中可陰槽及陰刻陽刻相結合等。匾額字體需大小適中,大多陽刻,筆鋒完全現出,有很強的立體感,強有力的再現了書匾者書法功力。
在雕刻匾文時,一個重要的步驟便是匾身的拋光處理,尤其是字與字之間的材質,需要工匠手持刻刀細細打磨,這又是一項極耗時間、精力和耐心的工作。一方普通的匾額,尺寸常在200*80cm上下,而工匠們用來拋光的卻是蠅頭刻刀,一小條一小條鏟平匾上的坑坑洼洼,而不是用木刨之類雖便利卻容易傷及匾文的大型工具。
“為了能達到好的效果,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油漆、拋光,仔細算下來,完成一個匾額需要不下20道工序!绷阂钢陜葢覓斓囊桓笨讨短m亭集序》的匾額說,“這個匾額長4米寬1.2米,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它完成,裝裱好后,我就坐在那盯著它看了2個多小時,一個字一個字的看!
夢想做大匾額經濟 尋找匾額傳承人
2011年,濱州市濱城區(qū)文化一條街建設完成,梁耀瀚便在街里租了店面開了現在的“瀚林齋”!氨绕鹪诨菝竦膸啄,現在經營情況簡直好太多了,今年從年初到現在我就沒閑下來。就看這一條街上店鋪的匾額基本上都是我做的。前段時間剛把給杜受田景區(qū)做的匾額送過去!绷阂院赖卣f,“有時省里、市里的領導來調研,他們也會到我店里轉一轉。”
梁耀瀚雖然有叔伯兄弟但是如今僅剩他一人仍在堅守家族技藝,他的一兒一女也都到外地打工謀生,對父輩的匾額技藝并沒有很大的興趣。“匾額制作畢竟是個辛苦、復雜的技術活,要會木工、美術、設計、雕刻,還要耐得住寂寞,F在的年輕人很少有能靜下心來的!绷阂f,自己一直在找能真正愛好匾額,能將自己技藝傳承下去的人。
“再過兩年,等這家店運轉好了,我想在其他城市也開幾個店,像濟南、泰安、濰坊這幾個地方,據我了解,市場還是很大的。等到開到四五個店的時候,我就招一些人成立一個專門的匾額制作車間,把匾額傳承下去!绷阂f。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30805/ArticelU07002FM.htm